2022-10-18
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个“华山一条路”。
为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关键环节,近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河南省产业创新中心名单。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为全面展现我省产业创新成效,助力打造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预备队”,9月5日起,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联合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推出迎接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实探首批省产业创新中心系列报道,对8家中心进行实地走访。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段伟朵)Ta是“共和国工业长子”,兴建于国家“一五”期间,承担着国之重任。从建厂之初,“创新”二字就融入其基因与血脉,代代传承。
Ta跟随时代脉动而发展,战略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布局新兴产业,上天、入地、下海,各种产品尽显“神通”。
如今,Ta牵头建设河南省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助推产品向产业发展。近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探寻产业创新发展背后的“密码”。
“共和国工业长子”华丽转身
背后是战略引领与创新驱动
前不久,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各个领域的500余款机器人产品集中“炫技”高精尖,其中包括来自中信重工的20款特种机器人创新产品——从矿用消防、巡检系列机器人,到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再到电力执行、新型破拆机器人——在人类不适宜的作业环境中,智能机器人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创造更多可能性。
7月30日,中信重工举行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Ⅱ标段单桩制作收官仪式,提前完成了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350MW海上风电项目增容项目Ⅱ标段单桩基础全部制造计划。这批单桩中,有目前国内单体最重、直径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单桩,可谓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7月,中信重工研发制造的直径14米竖井掘进机成套装备在驻马店一城市储油井筒项目顺利完成深井掘进施工,该设备采用包络成型掘进技术,该技术世界首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国内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全球领先的矿山装备制造商……这些是中信重工被大家熟知的标签,不过,近年来,中信重工依托产业基础,聚焦风口,加快布局新兴产业,上天、入地、下海,尽显“神通”。
中信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图源官网)
“共和国工业长子”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创新”二字。
8月25日,中信重工披露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2.67亿元,同比增长13.25%;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5.71%。中信重工秉承“战略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价值提升发展”思路,统筹一体推进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新动能的培育发展。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特种材料为代表的新产业培育效果明显,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
围绕6大技术攻关方向
打造“两中心、两基地”
创建河南省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是中信重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布局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
据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由中信重工牵头,联合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汝阳有限责任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合作共建。
该创新中心以矿山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互联网+先进制造和服务为途径,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靠协同创新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打造涵盖技术研发、运营和服务全领域的科技创新生态圈,作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的实验田和孵化地,促进矿山行业资源能源的高效节能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河南省智能矿山装备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产业创新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如何布局?
“我们这个产业创新中心将围绕6大技术攻关方向,最终打造成为具有4个平台、6大功能的‘两中心、两基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院长刘俊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其中,6大技术攻关方向为:绿色矿物加工工艺、矿山智能装备、装备智能制造工艺、检测仪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运维服务。
4个平台是指:矿山智能装备及绿色工艺平台、矿山装备智能制造支撑平台、矿山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平台、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6大功能是指: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成果中试和检验验证、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提供行业所需公共服务、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
“两中心”是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科技综合服务中心。
“两基地”是指: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建设基地。
图片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承建的窑街煤电集团“智慧煤矿”项目(图源官网)
牵头单位与共建单位
分工明确、各负“使命”
产业创新中心为何选择这5家共建?作为牵头单位,中信重工与5家共建单位之间如何分工?
刘俊介绍,产业创新中心以中信重工为依托主体,将整合科研院所、业务客户、上下游企业的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仪器设施、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对行业的应用技术、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工艺进行开发和研究;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打造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一站式采购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全方位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同时促进矿山行业和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创新中心合作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提升、品牌效应显著、市场占有率扩大。
就5家共建单位而言,分工明确,各负“使命”——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汝阳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产品中试和验证。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耐磨材料、齿轮传动等专有技术研究。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汝阳有限责任公司是我们的下游企业,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可以为我们提供关键零部件。”刘俊补充道。
产业创新中心的具体功能,如何实现?
刘俊介绍,就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方面,学校、科研单位能够发挥基础技术、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优势,助力解决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方面,产学研用处于矿山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便于发挥各自优势,协同解决行业内的复杂课题;技术成果中试和检验验证方面,要实现装备和工艺研发成果能够及时在生产线进行工业验证;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方面,矿山用户根据生产经营的痛点需求提出研究课题方向,产学研单位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攻关,成果能够快速转化落地并形成示范应用;提供行业所需公共服务方面,要实现组建单位公共服务平台和资源能够得到共享;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方面,产业创新中心将促进共建单位之间人才定期流动和交流,及时掌握上下游的技术动向。
产业创新中心目前整体建设进展如何?刘俊介绍,近期将重点完成产业创新中心的组建工作,包括搭建办公场所、明确主要工作人员、创新中心挂牌等。
中期目标是在完成创新中心组建工作后的5年里按计划开展研发工作,包括完成矿山智能装备研发平台、矿物绿色加工工业研发平台、矿山工业互联网智能服务平台3个平台的搭建。完成智能化矿山生产系统的主体开发,大部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得到解决,研发的新型产品大量问世,并在用户企业得到成功的应用验证。同时培养出一批核心领域的技术研究人员和高质量的技术生产工人,全方位提升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实力,最终打造矿山装备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研发投入连续多年6%以上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是我省“十大战略”之首,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意义重大。对于中信重工而言,从创建之初,创新就融入了企业发展的基因与血脉。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厂初期,焦裕禄曾在洛矿这片热土上,度过了9年岁月。据中信重工厂史资料记载,在设备不全、原材料和零部件奇缺的情况下,焦裕禄带领工人刻苦钻研,仅用时3个月,就试制出了新型双筒提升机。他说,“我们要生产的,不仅是新中国第一台先进的提升机,更是亿万中国人的志气。”
近日,中信重工“大工匠”杨金安在首届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特等奖,这背后,是他多年如一日坚守炼钢一线,用创新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真实写照。2013年,杨金安“大工匠”工作室成立,他和其他多名优秀技术人员、工人结成了“创客”团队,核电用钢、航天用钢等难题被他们先后攻克,形成了公司全面而强大的炼钢系统。
艰苦努力与不断创新,融入发展血脉,代代传承。
“如今,中信重工连续多年研发投入6%以上。”中信重工技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张宏星介绍,作为国家重型装备制造的骨干企业,中信重工多年来始终不忘实业报国初心、担当制造强国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摆在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构建“45154”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创新改革,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学装置和高端装备的研发与制造,努力为国家解决更多的“卡脖子”技术,生产出更多的替代进口首台(套)产品,持续打造自身的“硬科技”实力,积极发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作用。
中信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盘式过滤机(图源官网)
“下一步,产业创新中心将秉承开放、创新、共享、共赢理念,聚集行业龙头单位和优势资源的深度融合,聚焦行业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促进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张宏星表示,争取加快推进矿山技术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服务化转型升级。
责编:陶纪燕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绿色智能矿业平台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皖ICP备2022013458号-2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39号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网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