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05 浏览次数:10067
为提升资源开发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非煤矿山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延链锻长板,补链聚产业,构建“绿色、安全、集约、高效”的现代矿业发展新格局,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和基础原料保障。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非煤矿山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其中绿色发展工程和数字赋能工程指向绿色矿山和智慧矿山建设。
绿色“名片”里的“发展经”
绿色矿山建设既是一笔环保账,也是一笔经济账。不能只讲投入,不讲效益。《规划》从多方面入手,旨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让资源物尽其用,协同调配。
合理提高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非煤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升级之路,也是建设绿色矿山的内生动力。《规划》提出推进资源科学开采综合利用。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发布的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坚持共生和伴生矿产资源“可采尽采、应采尽采”原则,与主要矿种统一规划开采,严禁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鼓励复杂低品矿的综合利用,妥善处置现有技术条件下暂不能回收或经济评价不宜综合利用的共伴生资源,为以后综合利用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剥离物、夹石、尾矿等资源化利用政策,鼓励依法进行固废资源化利用,减少固废堆积。
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规划》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指导矿山企业依法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确保矿区地表景观及生态环境及时得到修复改善。地下矿山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法,鼓励利用废石等回填采空区。推进矿业开发与矿区土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矿业文化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有机融合,推动矿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规划》聚焦矿山开采加工扬尘突出问题,提出落实作业扬尘防治措施,持续开展矿山作业场所扬尘防治工作。矿石加工采用全封闭作业,矿山主要运输道路和矿石加工区道路实施硬化、裸露场地采取覆盖或者绿化措施,矿产品优先采用绿色运输方式,努力实现矿区水清、地绿、天蓝。
对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规划》还强调要加强绿色矿山标准宣贯,加大非煤矿山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力度,鼓励非煤矿山对标《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行业标准、《露天开采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等地方标准,扎实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争创绿色矿山,达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智能化、矿区社区和谐化。
“天赋异禀”的智能矿山
随着时代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已逐渐同矿山开采相融合,推动了智能矿山建设。矿山的数字化智能化对绿色矿山的建设也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但是“智能”不是万能公式,什么矿山都可以套。
《规划》提出实施矿山数字化转型,要根据非煤矿山资源禀赋、生产环境、工艺技术、安全管理等特点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因矿制宜、注重实效,引导非煤矿山加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力度,提升设备自动化水平,实施设施设备数字化改造,完善网络部署,强化安全监测监控,有序建设地质资源、采装运、选矿、公辅、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数字化系统,推进多系统信息化融合,拓展数字化应用,加快矿山数字化转型。
《规划》在如何推动矿山智能化发展上给出具体的抓手。包括发挥5G和工业互联网政策引导作用,加大“5G+工业互联网”在非煤矿山的创新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矿山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采选设备设施智能化、生产环境和过程智能测控,按照单系统建设、多系统集成、智能决策的路径,建设涵盖矿山资源开发利用设计、采选生产智能管控、全流程少人无人化、管理决策协同化智能化等主要功能的智能矿山,赋能非煤矿山加速向绿色、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规划》提出培育数字化智能化示范矿山,要引导矿山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丰富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效果,凝练可复制的场景、模式、技术、管理经验等,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示范矿山,向类似条件的矿山推广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大型矿山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型矿山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建设,从短期看,企业需要加大成本投入,引进新技术和节能环保的高效设备,完善经营管理体系;从长期看,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大科技投入,才能够真正提升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结构升级成为主旋律
《规划》提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矿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以及精深加工水平,致力于推进非煤矿山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对同一矿体有多个开采主体、开采区域重叠或相距较近、相互影响安全的矿山,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对矿山规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装备水平等达不到标准要求,且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仍不能达标的落后产能按政策予以淘汰关闭。对长期停工停产的矿山,实行分类管理和处置。对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内不符合差别化管理政策要求的非煤矿山,稳妥有序做好退出工作。对已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尾矿库、停用时间超过3年和没有生产经营主体的尾矿库实施关闭。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铁、铜、水泥用灰岩、方解石、玻璃用石英岩、建筑石料等矿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水平,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能耗。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延长资源加工产业链,实现资源梯级利用;优质资源重点用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其他资源因材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固体废弃物产生最小化。
优化规模结构。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非煤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服务年限的规定,实现矿山设计开采规模与矿区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通过技术进步、装备提升等方式,提高现有矿山生产规模,提升大中型矿山企业比例。压缩砖瓦用粘土、非金属等小型矿山,合理加大大中型战略性和砂石矿产项目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资源集中连片规模开发。
培育企业集团。推动矿山企业联合重组,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扩大“铜墙铁壁”等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大硅基、钙基等资源合理配置和高值化利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若干个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一体化的千亿级和百亿级企业集团,夯实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矿山开发、产业延伸和配套,共赢发展。
提升产业带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鼓励大型矿业企业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参与竞争,以资源引产业,以产业稳企业,加大优势及特色矿产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提高资源精深加工水平,锻长板、做强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大贵池-青阳-泾县-广德方解石深加工企业集聚,推进超细粉体加工园区建设,延伸打造钙基产业链。拓展萤石、石膏、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的应用,减少初级矿产品输出,补上产业链条短板。
非煤矿山“披绿生金”
“十三五”时期,全省非煤矿山行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集约、绿色、安全、融合、开放发展原则,实施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改造提升、创新驱动、生态建设、安全保障六大工程,行业发展取得优异成绩。
其中,非煤矿山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有序推进项目和基地建设,形成了铁、铜、金、硫铁、水泥用灰岩、冶金辅料、玻璃用石英岩、方解石、萤石、饰面用石材、盐岩、石膏、建筑石料等一批重点矿区。非煤矿山行业矿石开采量由2015年的3.3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4.9亿吨,年均增长8.1%,石英、萤石、方解石、高岭土、凹凸棒石粘土等矿产深加工取得新进展,支撑了我省钢铁、有色、建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稳定发展,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夯实了我省原材料大省地位。
行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非煤矿山行业集约发展成效明显,非煤矿山数量(行业口径,下同)由2015年底的1017家下降至2020年底的774家。大中型矿山数量占45.3%、产能占93.9%,非煤矿山“多、小、散”的状况实现重大改变,宝武马钢、铜陵有色、海螺水泥等行业龙头企业作用进一步凸显。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取得积极进展,露天矿山深孔爆破、机械化铲装全面应用,矿山自动控制运输、无人驾驶矿卡系统等“数字矿山”建设扎实推进,全省首个3千万吨以上露天矿山建成投产。经济效益持续向好,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非煤矿山采选业完成营业收入464.7亿元,利润总额83.5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2%、3.6%。
绿色安全成效明显。非煤矿山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稳步提高,2020年,全省非煤矿山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17.6%和27.3%,“十三五”以来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非煤矿山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指标、扬尘防治覆盖率、土地复垦率显著提升,吨矿综合能耗下降,矿容矿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十三五”期间列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的非煤矿山新增51家,总数达到63家。
来源:安徽经济网